艺术本无界 山水存清音
—— 记两岸三地水墨画家 黄湘詅
书画之美,在于意境;人文之美,源于心灵。
黄湘詅,两岸三地水墨画家,中国著名水墨画大师黄君璧先生幼女。历任台湾黄君璧文化艺术协会会长、香港白云堂艺术研究会会长、中国美协会员、中国画协会理事、香港美协理事及香港文促会副主席、香港书画文玩协会副会长、台北市两岸人民交流服务协会副秘书长。
黄湘詅多年来,跟随着父亲的脚步“以传承和弘扬中国绘画艺术”为己任,躬身中国国画教育,弘扬白云堂水墨技法,戮力传承与发展华夏传统与文化。
家学渊源,耳濡目染
1961年,黄湘詅出生于台北市,父亲乃是近现代中国水墨画大师、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暨创系系主任、以及宋美龄女士的国画老师——黄君璧先生。君璧先生的艺术成就,以云水瀑布为长。作品雄伟壮丽,气势万千,画风兼容中西,自成一格。西方艺术界称其为“中国新古典派”;与溥心畲、张大千并称为台湾画坛“渡海三家”。先生堂号“白云堂”,艺术界乃称先生画风为”白云堂画派”。
黄湘詅出生的时候,先生已届60有余,父亲对她宠爱有加。经常拉着她的小手在门前巷子散步。相较于父亲的宠爱,母亲的教养则是极为严苛。黄湘詅的母亲是一位思想极为传统的人,对她的学习成绩要求并不高;然而在生活教养上,则是严格要求女儿作为一个谦虚有礼,懂得感恩的人。
黄湘詅自幼耳濡目染,五六岁开始就模仿父亲的工作在宣纸上涂涂抹抹。然而14岁以前,父亲从来不教她如何作画;绝大部分的情况,都是让她自己涂鸦。每当她拿着稚嫩的画作给先生看,他总是反复端详,然后笑着说,画的很棒,继续努力。当时年幼,不能体会父亲疼爱的用心良苦;因为在绘画的过程中,创作始终是艰辛,孤寂的,过程是枯燥的,煎熬的。创作者往往需要承受旷日弥久,反复尝试的肯定和否定,最终才能成就自己满意,世人认可的创作和风格。因此,先生从来也不企望黄湘詅能够克绍箕裘,栽培她成为一个画家,承继白云堂画派艺术的成就。相反的,先生期望女儿能够在绘画中,真正寻得乐趣,画得开心。在个人生涯的发展上,先生对女儿的要求非常简单——但求开心,平安,如此而已。尽管如此,君璧先生一生的成就,始终指引着黄湘詅人生前进的方向,让她在自己艺术的世界里绽放光彩。
1975年,14岁的黄湘詅开始正式跟随父亲学习画画。或许是天赋使然,也或许是她的坚持打动了父亲,黄湘詅开始跟随着父亲,在白云堂作更多的学习。白云堂的堂号,主要起源于先生对母亲的思念;白云堂之前,先生在南京的寓所堂号乃为“碧绿轩”;1942年,先生为了纪念母亲,才更名为“白云堂”;取其 “思亲常望白云飞”之意。1949年到了台湾,先生继续沿用“白云堂”,并开课授徒。先生白云堂山水的艺术成就,当时已经享有极高的声望。“渡海三家”中的张大千先生与先生年龄相近,结识于青年时期。对先生笔下的山水飞瀑极为推崇;苏富比拍卖网曾引述张大千先生的谦称 “石溪一脉,三百年来惟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。自与定交,予为搁笔,敬之畏之“;宋美龄晚年,也经常邀请先生到台湾士林官邸,对自己的画作点评指导;一时之间,白云堂门前车水马龙;达门望族,名人雅士纷纷趋之若鹜。
“白云堂”画风的精髓在于一个“雅”字,意境深远,浑然天成。其技法具有四大特点:一是侧重画中“云”,“水”的表现;二是强调画作与大自然和谐统一,浑然天成;三是融合西化透视架构,布局构思合理科学;四是传承中国水墨画的传统技法。从1975年到1988年,黄湘詅跟随父亲在白云堂学习了十多年,掌握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技巧,为以后自己风格的创立,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1978年,黄湘詅进入台北复兴美术工艺学校学习。在这里,她接受了全面基础,系统性的绘画训练,同时对中国水墨山水画作的认识,也更加清晰深刻。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,青少年时期的黄湘詅,经常跟随着父亲,辗转在香港和台湾两地。当时先生在香港和台湾都有教学工作,所以一家人通常是,台湾住三五个月,香港住三五个月,所以,之于香港和台湾,黄湘詅同样的熟悉,存有同样的感情;这也为她之后在两地事业的发展,提供了便利的基础。
1991年先生去世前,黄湘詅的生活非常简单,就是开开心心的作画。一直到先生去世后,她忽然意识到,自己的血液中流淌着一个更重要的使命——那就是,传承先生的书画艺术,推广白云堂的山水技法和精神。君璧先生祖籍广东南海,1949年后渡海来台,之后离乡背井,漂泊海外,对故乡的感情,无日稍減。尤其在1950年之前的三十多个年头,先生东登泰山,西窥剑阁,过三峡、探黄山,游遍全国大小名山大川,终究成就了先生师法自然,浑然天成的山水功底。所以,先生不止一次的嘱咐黄湘詅,将来一定把他的作品带回华夏故土,在所有先生踏遍的土地上举办展览,与国人共同欣赏画作 —— 先生认为精神、艺术与画作,即是人的魂,画在家乡,人也就在家乡。
提升自己,承担使命
君璧先生逝世后,社会上以纪念先生为主题的画展却越来越多。1992年2月,台北故宫博物院为纪念君璧先生,举办了《黄君璧先生纪念展--捐赠文物暨其作品展》,展出了先生于1985年捐赠的古代书画及文物;1997年,台湾国父纪念馆主办了《黄君璧大师百岁纪念展》,同时出版《黄君璧百岁纪念画集》。社会上,这些对先生的关注,提供了黄湘詅巨大的鼓舞和灵感,那就是以举办先生的专题画展,既可以展示父亲书画作品,又能够弘扬白云堂文化。但是,作为白云堂的传人,君璧先生的独女,黄湘詅认为自己当时最首要的任务,还不是马上举办画展,而是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,以及在艺术界的影响力。作为白云堂画派的传人,必须自身足够的专业和强大,如此才能赢得别人和社会的重视,才能无愧君璧先生的艺术和名声。
每一次提及父亲,黄湘詅忍不住热情激昂。生于大师家庭中。黄湘詅很小的时候,就得到了社会上很多人的关注,并且也被寄予了殷切期望。黄君璧先生传统功底深厚,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、演变、革新的过程,并且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,在海峡两岸及海内外都具有崇高的声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力。先生不仅仅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艺术,他更像太阳一样,同时也照亮了黄湘詅的人生。作为大师的女儿,黄湘詅无比自豪,父亲不仅赋予了她人生的起点,更同时也指引了人生的前路。所以黄湘詅不懈的努力,哪怕是成不了太阳,只能作一颗小星星,自己也觉得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。
2003年,黄湘詅应朋友之邀,任教于台湾“新光集团”的“吴氏基金会”所举办的书画培训班,自此正式开启书画教育之路。这次的邀约,只是一个社会性的公益活动。活动的目的是,期望能帮助社会上对画画有兴趣的人。然而,这次的经历,让黄湘詅对书画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经过这次的活动,黄湘詅发现自己非常适合这样的事业;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书画文化,弘扬中华国粹;另一方面,在教学工作中,同时可以分享一些白云堂独有的绘画技巧、色彩,让更多人了解到白云堂画风。后来,黄湘詅还亲自在北京、深圳开了书画培训班,以实践自己的教育梦。这些年来,她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,同时也不断的自我提升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国画教育工作,黄湘詅突然意识到自己逐渐成熟,是时候来成就白云堂赋予自己的使命。
以父之名,举办画展
2007年,黄湘詅受邀担任“深圳画院”客座教授。同年,黄湘詅应邀在“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庆祝成立十周年馆庆”上举办《黄君璧大师110岁白云飞瀑纪念展》。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父亲的书画艺术,黄湘詅还向关山月美术馆捐赠了永久典藏黄君璧《林深隐士》画作一幅。人民美术出版社还为黄湘詅专门出版了《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-黄君璧》画册。
2008年,在黄湘詅的奔走下,“黄君璧文化艺术协会”正式成立。协会以“提升(中国)水墨画之国际艺术地位,促进两岸及世界各地文化艺术之交流,增进人民文化艺术之素养,推广各类文化艺术之活动”为发展目标及宗旨,常年参加或举办以“黄君璧”为主题的书画展览及文化交流会。
据黄湘詅介绍,自2009年开始,协会每年至少都要应邀或协办一到两次相关的主题展览。同时,为了感谢主办方的邀请,也为了更好的保存和传承父亲的书画艺术,黄湘詅还会主动向主办方以及知名的美术馆、博物馆捐赠父亲的作品。2009年8月,黄湘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黄君璧“白云怀古国”纪念特展,并捐赠中国美术馆永久典藏黄君璧三幅画作《云山浩荡》(1962)、《云岩观瀑》(1969)、《松岭归樵》(1985);2010年4月,黄湘詅应陕西省海外联谊会邀请,在西安陕西美术博物馆举办黄君璧“白云横翠岭”纪念特展。2010年9月,黄湘詅应江苏省台湾周活动之邀,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黄君璧“白云忆故里”纪念特展。2011年12月,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美术馆举办黄君璧书画精品大展《白云映富春》,并捐赠浙江美术馆永久典藏黄君璧一幅画作《俏崖人家》(1958),并与中国美术学院合办“黄君璧书画艺术研讨会”。2014年3月,应台北市中正纪念堂之邀,于台北市中正纪念堂举办“美艺合璧 蒋宋美龄与黄君璧画艺联展”;2015年4月,应邀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“渡海白云贯古今 黄君璧书画展”;2015年6月,应邀于江苏省无锡博物院举办“渡海白云贯古今 黄君璧书画展”。
自成一格,尽显从容
在宣传和传播父亲书画艺术的同时,黄湘詅自身的书画造诣日愈深厚,并且逐渐自成一格。白云堂的国画教育非常注重基础笔法和中华传统书画技法,这是黄湘詅和每一位白云堂学生都特别注重的。除此之外,黄湘詅还特别在绘画的立意和色彩上,对“白云堂”画风进行了发展和创新。她的山水作品,不仅仅传承了白云堂风骨,在题材和用色上,又能展现出自己独到的婉约特质;这些努力,为黄湘詅的画风另辟蹊径,进而开创了自己的山水新局。君璧先生的书画特点是大气磅礴、粗中有细,而黄湘詅的风格则更倾向于色彩多变、细腻柔美。大气磅礴是白云堂,细腻柔美也是白云堂,尽管风格不同,但是都脱胎于白云堂的理念与技巧。黄湘詅认为,白云堂画风不应该是固定的,更不能是一成不变的,它应该是开放的,兼容并蓄的,只要坚持白云堂四大技法,那么就做到了万变不离其宗。
如今的书画界,提及黄湘詅,一定会提到她的熊猫画作。她所创作的熊猫,憨态可掬,笔墨栩栩如生,画风清新自然,把善良、美好、纯粹、简单、开心融入画中。黄湘詅画熊猫,除了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外,熊猫形象还蕴含着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。她想用熊猫向人们传递一种向善的生活态度。经过始终不懈的宣扬,“白云堂”画风再次在书画界绽放出了新的光彩。黄湘詅终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!
能力越大,责任自然也越大。2012年12月,黄湘詅受聘担任台北市两岸人民交流服务协会副秘书长;2013年5月,黄湘詅受聘担任中国画协会理事;2013年12月,黄湘詅正式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;2014年9月,黄湘詅受聘担任香港微爱基金会副会长;2016年9月,黄湘詅受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客座画家;2016年11月,黄湘詅受邀担任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香港特邀嘉宾;2017年4月,黄湘詅受聘担江苏宁坡大学的潘天寿设计学院客座教授。
此外,黄湘詅个人书画展在全国也举办的如火如荼,深受各地美术馆、博物馆以及书画人士的喜爱。2008年9月,黄湘詅在深圳画院举办了大陆首次个展——《千山有水千江情 黄湘詅画展》,并出版了《黄湘詅画集》;同年10月,画作《鹏程秋韵》参加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展并获中国美术馆收藏;2009年11月,则在台北市福华大饭店,举办了名为“黄湘詅水墨画展”的台湾首次个展;2014年12月,黄湘詅应邀在台湾彰化生活美学馆举办“黄湘詅水墨画展”。
除了父亲与自己的个人画展,黄湘詅还特别注重与父亲的艺术联动。2011年11月,黄湘詅在江苏省宜兴美术馆首次举办《墨香寻源 黄君璧 黄湘詅 父女书画联展》;2012年11月,在上海市美术馆举办“渡海白云贯古今-黄君璧黄湘詅父女作品展”;2012年11月,应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邀,黄湘詅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“黄君璧黄湘詅父女作品特展”,并捐赠南京艺术学院永久典藏黄君璧一幅画作《携童观瀑》(1985);2018年7月,深圳南山博物馆“渡海白云 黄君璧双甲纪念暨黄氏父女作品联展”;2018年9月,广州佛山市图书馆“渡海白云.黄君璧双甲纪念暨黄氏父女作品联展”。在这些父女联展的场合中,黄湘詅推崇父亲的画作,永远有一种大家之风,而自己的作品则更具体一点,希望体现一种对美好人生的眷恋,为无限未来的期盼。从小黄湘詅就被父爱紧紧包围,之后更是感受到被大家的爱所包围,所以她也想把快乐传播出去,感染给更多的人。
艺术为骨,文化铸魂
值得一提的是,黄湘詅还参加或举办了很多和慈善公益相关的画展。“追求艺术,其实也是在追求美,而美之最,莫过于人们的心灵。”2010年12月,黄湘詅邀请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到台交流访问,并在台北市国父纪念馆主办了“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书法义卖展”,义卖所得的全额800万台币则全部捐赠给了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,用以成立“吕章申书法奖学金”。2012年11月,黄湘詅受邀参加“深圳真爱梦想慈善基金会”举办的慈善晚宴,捐献黄君璧大师和自己的画作各一幅,共拍得款项122万元人民币,并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儿童上学及建设希望小学;2014年11月,黄湘詅再次受邀参加“深圳真爱梦想慈善基金会”举办的慈善晚宴,并捐献画作《乐在其中》一幅,所得款项也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儿童上学及建设希望小学。2016年5月,黄湘詅受参加邀四川甘孜阿日札筹建老人院慈善公益活动,并捐赠《天伦乐》熊猫画作一幅。2019年8月,参加北京姚明爱心基金会义卖,捐赠《熊猫写真之二(熊猫宝宝贝贝)》一幅;同年11月,再次参加北京姚明爱心基金会义卖,并捐赠《熊猫迎春图》一幅。
目前,黄湘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书画教育事业上。2018年,香港西泠学堂创建以后,黄湘詅一直在其中从事书画教学。香港西泠学堂每周六周日开课,主要面向香港民众公开授课,所授科目包括古琴、绘画、书法、水彩、水墨等。黄湘詅认为身为华夏儿女,应当努力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,而这个工作的前提,应该是让青年们学习和传承好中华文化。因此,近年来黄湘詅还经常组织台湾的青少年到大陆各省市进行参观交流。尤其是,大陆内地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好,特别是在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领域,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。不管是新出台的“提升小学传统诗词比重”的政策,还是开设了一批像《诗词大会》这样的电视节目,台海两岸的青年,都能从中窥见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未来。
谈及未来的发展,黄湘詅的目标非常明确:继续宣传父亲的书画艺术,把白云堂书画理念更好的传承下去;继续从事书画教育事业,让更多的人沐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。“环顾当下国内的文化圈,还是比较浮躁和功利。无论是做人,还是做艺术,都必须能静下心来,夯实自己的基础,提升自身的实力,看到自己的缺点,包容别人的不足,相互学习借鉴,共同创新进步。”黄湘詅相信,透过文化艺术的涵养和教育,中华文化的复兴、民族文明的复兴一定指日可待。
结语
书画之美,在于意境;人文之美,源于心灵。黄湘詅,一位集画技、教育理念、爱心于一身的艺术家。在她身上,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的恒心,书画家的匠心,教育家的仁心以及慈善家的爱心。这位名门之后,终于用自己的匠心与恒心,将父亲的白云堂艺术撒遍了两岸三地,并用自己的仁心和爱心,赋予了自己人生更多新的意义。
受聘于深圳画院,担任黄君璧文化艺术协会会长,台北设立个人艺术工作室
参与“第三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—两岸四地文化沙龙”
亲绘《中华心‧两岸情》赠予中国华艺广播公司,呼应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主题
2014年参与“渡海白云贯古今——黄君璧、黄湘詅父女作品展”,展示其艺术成就
父亲黄君璧曾任原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教授,黄湘詅继承父业,推动传统国画教育传承
华人楷模2024艺术成就奖
2012年12月,黄湘詅受聘担任台北市两岸人民交流服务协会副秘书长
2013年 5月,黄湘詅受聘担任中国画协会理事
2013年12月,黄湘詅正式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2014年 9月,黄湘詅受聘担任香港微爱基金会副会长
2016年 9月,黄湘詅受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客座画家
2016年11月,黄湘詅受邀担任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香港特邀嘉宾
2017年 4月,黄湘詅受聘担江苏宁坡大学的潘天寿设计学院客座教授
